星孩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法——爱发脾气、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ompany profile 您现在的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资讯>行为干预矫正>星孩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法——爱发脾气、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发布时间:2017-11-10
很多家长在学习了自闭症的各种训练方法之后,踌躇满志,开始着手系统训练。可是很快就发现,想做的事情根本开始不了。孩子呈现出各种问题——心不在焉、不理睬、四处跑动、抗拒、躲避、发脾气、啼哭、地上打滚、摔东西、打人、抓妈妈头发、自伤打头……家长很快就决定放弃,觉得还是送去专业机构训练吧。
其实,就算在专业机构由专业老师训练,很多孩子也会有这个过程。家长应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上述问题行为本身就是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既然要全面系统训练,那么处理这些问题行为也就是训练的组成部分,因此让我们首先一起学习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为自闭症儿童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并开始实施这些训练内容,孩子处在有计划的、忙碌的、有趣的游戏训练活动中时,孩子的各类问题行为,尤其是心不在焉、不理睬、四处跑动等问题自然就会减少!记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同意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方法处理这些问题!也许这些方法可以立即阻止孩子的某些问题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处理孩子发脾气
自闭症患儿发脾气现象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啼哭、 尖叫、拉扯、跑开、地上打滚。在开始训练阶段尤其明显,家长初始还试图应对,但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是,部分自闭症患儿发脾气的强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这很容易对家长开展家庭训练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从而决定放弃,结果患儿的问题行为更加严重,后续的训练无法进行。
自闭症儿童发脾气,主要原因在于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落后,不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处理发脾气行为的治本之策还是在于改善患儿的交流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当孩子就在你面前啼哭打滚时,有没有一些当前的处理对策呢?答案是肯定的。
处理自闭症患儿发脾气,要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按照不同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策。
小航在商店里要买玩具车,开始时妈妈拒绝了,但小航大哭大闹,最后妈妈给他买了车。大哭大闹的行为被妈妈无意中“强化了”以后在商店,小航要买玩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直到妈妈满足为止。一次,当他在商店要买玩具时,被妈妈拒绝,他大哭大闹,妈妈仍然没有满足他,此后,小航要买玩具的要求被拒绝时,大哭大闹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在上述发脾气原因中,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还是最常见的,应对方法就是“故意忽视法”或我们常说的"冷处理”。需要告诉家长和老师,在用忽视或冷处理方法应对发脾气行为时,见效时间与年龄有关。对于正常发育儿童两周时间是足够的,对于三岁左右的自闭症儿童则通常需要三周时间,对于年龄大的自闭症儿童则时间更长。
在见效之前,患儿发脾气行为会出现显著加重现象,即哭闹时间更长,哭声更大,这期间家长和老师务必保持耐心,不应中途放弃,特别是要交代家里的老人要与我们的方法一致。孩子如果哭得实在太厉害,转移注意力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可以满足他(她)最初的不合理要求。因为如果满足了,就是强化了孩子的发脾气行为,则家长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之后的类似行为将更加难以应对,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改变。部分年长儿童发脾气问题处理困难很可能就与此有关。
另外,在见效后, 即发脾气行为好转一段时间后,孩子还有可能出现“回潮”现象,即发脾气行为重现,这是孩子在重新试探家长的反应,家长务必坚持原来的做法,依然可以见效。
处理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
很多孩子的问题行为远不止啼哭、打滚、发脾气这几种形式,一些孩子会有严重的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例如有意地摔砸物品(不是那种快乐的、刻板的、游戏式的丢东西行为)、伤害他人(掐人、扯发、咬人、打人)、伤害自己(撞头、打头)等。
“小涛想要某件物品,我们又不想给他,他就会打家里的人,要不就是用头撞地、咬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全家都已经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了,遇上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呢?
与发脾气类似,攻击破坏行为也是社交能力不足的表现,解决这些行为的根本方法也是需要开展全面系统训练,尤其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替代行为,有需求时能够恰当表达。然而此时攻击破坏行为已经发生,忽视或冷处理显然不可取,应该给予相应的升级的处罚方式。
攻击破坏行为,如果是第—次出现,应立即给予简明严厉的警告。若孩子控制了自己的攻击行为,便要及时给予口头表扬;若孩子行为不变而且加剧, 可以采用身体控制的方式,尽快制止这些行为,并实施下一步的行为处罚。但不要在当时评论这些行为,如“你这样不是好孩子,不能打人,不能打自己, 不能撞地”等。在处理孩子攻击破坏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很重要,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立场一定要坚定。当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有好转表现时,可给予简明表扬、关注和物质奖励。
进一步的行为处罚,通常使用的是"暂时隔离法"。
暂时隔离法类似“关禁闭",当孩子出现破坏攻击行为时,家长要立即表情严肃地予以斥责,记住,“表情严肃”并不意味着你要很生气,你还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更加不容许随后体罚孩子!斥责的内容要简洁明了,声音要清楚有力,例如“你摔坏了饭碗,妈妈很生气”、"你抓了妈妈的脸,妈妈很疼,很难受!"随后你要说:“你抓疼了妈妈,去墙角站三分钟",接下来就是实施“墙角站三分钟”的过程了。记住:您既然说了,就必须去做。具体过程如下:
1、斥责孩子:“你抓疼了妈妈,去墙角站三分钟”;
2、带孩子到墙角处站(坐);
3、将计时器调至三分钟响;
4、开始计时,隔离开始;
5、三分钟后铃声响,惩罚结束。
家长会问,孩子会自己去墙角站(坐)三分钟吗?孩子懂得这个惩罚的意义吗?的确,自闭症孩子不会自己去墙角站三分钟(如果有这个认识能力,他也许就不是自闭症,至少不是严重的自闭症),需要强制执行。
为了达到罚站 (坐)三分钟的目的,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设施,例如惩罚椅,一种有把手套住可以限制离开的座椅;如果没有惩罚椅,就需要在指定隔离地点之后用人力去制约。多数自闭症孩子一开始的确不懂得这个惩罚的意义,但是我们強调的是让孩子体验一个严重不良行为的后果,即在做出破坏攻击行为后,他将失去自由由并寂寞地在一旁待着。一次、两次,孩子大概也不一定懂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反复实施多次后,孩子会感知到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一每次他实施了破坏攻击行为后,妈妈都会把他带到这个墙角处站罚站(坐)三分钟,这是他不喜欢的、寂寞的、讨厌的后果,你会注意到,慢慢地孩子的破坏攻击行为会逐渐减少乃至最后消失!这是人类本能性的趋利避害行为。
正确实施暂时隔离法,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批评斥责要清晰明了,不可模糊笼统,例如不应说“你是个坏孩子, 而应说“打人是不对的”;
2、破坏攻击行为发生之后立即执行,准时结束,不可在结束后随意延长隔离时间;
3、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三分钟,而是几岁几分钟,计时器是必备工具;
4、隔离地点选择墙角较为合适,不关屋外(避免孩子跑掉)、阳台(有危险)、黑房子(目的不是吓唬孩子)、洗手间(孩子可能喜欢)以及孩子自己的房间(可能没有惩罚效果);
5、隔离过程中不说话、不唠叨,不附加体罚;
6、忽略隔离过程中孩子的哭闹;
7、隔离结束后容许一定程度的生气,如果继续破坏攻击,增加一分钟;
8、注意安全,如果孩子有严重抓脸、扯头发、撞头等自伤行为可以给 孩子戴手套、戴头盗、剃光头以减轻自伤后果。轻微自伤行为可以忽略。部分自闭症患儿严重自伤行为与自我刺激有关,请咨询医生,必要时给予药物控制。
节选自《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
-内容有删改-
分享到:
微信订阅号
上一篇:如何激发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