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孩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法——危险行为、不服从指令! ompany profile 您现在的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资讯>行为干预矫正>星孩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法——危险行为、不服从指令!
发布时间:2017-11-10
当自闭症孩子出现危险行为或不服从指令怎么办?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孩子出现危险行为
自闭症儿童常常会出现一些危险行为,例如爬窗户、横穿大街、走失、打翻热汤等。正常发育儿童也有这些问题行为,这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研究儿童行为的专家指出,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儿童危险问题行为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惩罚方法,但是家长们必须要注意,这些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去选择实施,并且要掌控好局面,注意安全。
这种方法适合属于轻度危险的、可能对孩子造成轻度伤害的行为,例如玩玻璃、靠近热汤、室内户外攀等。自闭症儿童这类行为特别多见,家长往往只能随地、亦步亦趋地跟随孩子,尽量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可是这类行为却层出不穷,似乎越来越多。
对这类行为我们建议采用“可控自然后果惩罚法”,即让这个行为的后果自然发生或在一定的控制和保护下发生,以行为的自然结果作为孩子行为的惩罚。当孩子趋近餐桌盛有热汤的碗,家长不妨跟在身后关注着,不作任何提醒,当孩子去摸了热汤并被烫,下次他大概就不会再去摸这类看上去热气腾腾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总是不让孩子接触,孩子从来都没体会过那种感觉的话,很难保证某一次当没有家长跟随时,孩子就真把热汤掀翻导致严重烫伤了。孩子玩玻璃轻轻割破手之后会痛、会流血,家长只要为他清创包扎就可以,但孩子亲身经历了这个后果之后,下次就会不玩玻璃了。喜欢爬高的孩子比较低矮的地方摔下来会有疼痛,那他(她)以后就会小心点。这些都是属于可控自然后果惩罚法。
在自闭症孩子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行为就是到了户外、小区,商场,孩子会不管妈妈是否在身旁就到处跑,有可能发生孩子走失或发生意外伤害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可能总是在不断地告诫孩子如何危险,可是并不见效。这个行为可以使用“有计划的可控人为后果处罚法”去处理。
家长带着孩子到—个相对安全的户外环境,任由孩子自由跑走,我们并不跟随,但是要请一个家长认识、但孩子没见过的叔叔扮成“陌生人”去跟随孩子,并“有计划地、刻意地、 轻微地”伤害孩子,例如把孩子推倒在地,抢走孩子手中心爱的玩具或食品,然后试图逃遁,父母此时出现,斥责“陌生人”,夺回玩具。几次这样的"演练"之后,孩子随意走开的可能性会下降。这个方法不适合严重不可控的危险行为,如爬窗户、开煤气、玩电门开关、横穿马路等,但是如果孩子存在这类行为:父母依然可以设计相应的类似轻微行为后果让孩子体验一下,这样孩子今后就不敢再做此类尝试了。
3、观摩法
适合高度危险的行为,如用手去接触插座、爬阳台或其他攀爬高处的行为,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且不可挽回。我们很难用自然后果给予惩罚,但可以采用观摩法。例如对爬窗台行为,我们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将一个他特别喜爱的陶瓷玩具放在阳台,然后让孩子"不小心”把瓷娃娃掉下阳台,我们再带着孩子去看这个破碎的瓷娃娃,让他感到损失,并且以后也不会有这个玩具了,从而体验这种危险行为的严重后果。这个方法不适合那些把扔东西作为刻板或喜爱活动的孩子,同时应注意对邻里的影响,注意安全。
4、逻辑结果惩罚法
对于孩子违反指令的行为可以采用“逻辑结果惩罚”,即这个行为并没有“自然"不良后果,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可以有这样的后果,例如规定只能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但是孩子却到了外面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惩罚手段就是剥夺骑自行车的权利一天。例如规定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是30分钟,看完后应该停止,但是孩子坚持要继续看,处理的方法就是果断关掉电视,惩罚他接下来一天不能看电视。
5、反应代价法
有些问题行为,既无自然结果,又没有恰当的逻辑结果,那么就可以使用"反应代价法",即孩子需要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惩罚方法的使用应以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归因能力为前提,对于能力较差的部分自闭症儿童,依靠惩罚来控制危险行为并不一定有效。再次提醒家长,在实施这些方法之前一定要保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孩子不服从指令
每次我要他完成某项工作时。似乎他总是要和我对着干,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要他做的事情,他偏偏不做!搞得我每次都很生气,最后以他挨打来收场。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服从"指令的原因有很多种,通常的原因是由于该项工作对于他的"吸引力”不大。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在学习某些感兴趣、喜欢的项目时,似乎不需要特别刻意地去教,孩子总有方法很快学会,而且掌握得特别“牢固”,这验证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所以,提升训练项目的趣味性、生动性,提高儿童对该项目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儿童“不服从"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培养儿童的“服从性”也非常重要,当孩子听话时,要给他有意义的强化物。开始时,我们只要求孩子完成他特别喜欢的任务,创造表扬和奖励他服从指令的机会。然后,逐步发出一些孩子不太喜欢的指令如果孩子服从了,就要给予对孩子非常有吸引力的奖励(强化物),建立"强化"与服从指令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孩子不服从指令时,我们也要尽量不喜不怒,保持平静中性的态度,积极去引导,而不是轻易做出错误的惩罚。
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在活动的选择上有控制权,尤其对于某些“控制欲”较强的孩子,可以主动给他选择的机会(“你喜欢到外面去玩,还是喜欢看动画片呢?”)。这样孩子就能在一个安静、积极的环境下认真地完成任务了。
节选自《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
-内容有删改-
分享到:
微信订阅号